茶企上市难?解读16家茶企拥抱资本市场那些事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茶企上市难?解读16家茶企拥抱资本市场那些事

注:16家茶企中主板和港股茶企未单独列出,主要按类别列出3家企业;新三板茶企排序主要以年度总营收从高到低为4—16,且入选企业营收达5000万人民币。

中国人的喝茶历史长达千年。

至今,国内茶叶市场3000亿元,但品牌茶企却较少。

业内有一种说法,中国七万家茶企敌不过一家立顿。

目前,只有天福、龙润茶两家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国内A股市场,只有1家上市公司—深深宝B。随着新三板开放,才有包括谢裕大、八马茶业、白茶股份等数家茶业“取道”新三板寻觅资本融资。中国茶企为何上市难?

归根到底还是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问题——国内原叶茶,一天一个样,生产者不知道自己要产什么,销售者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在消费什么。

茶企与资本市场那些事,我们试图从16家代表性企业窥其一二。

一、16家茶企地域分布

1 华南茶区(5):广东(3家)、福建(2家)

2 江南茶区(6):浙江(2家)、安徽(3家)、湖南(1家)

3 江北茶区(1):湖北(1家)

4 西南茶区(4):四川(1家)、云南(3家)

目前,上市茶企多为上游资源型企业,所以企业主要来自产茶区。

此外,天福茗茶和龙润茶注册在开曼群岛,确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图1 16家代表性茶企公司名称、注册地址和资本

二、16家茶企关键时间

1 A股茶企(合计1家)

深深宝B(19921012 国企)

2 港股茶企(合计2家)

天福茗茶(20110926)、龙润茶(20020905 借壳,暂停股份买卖)

3 新三板茶企(合计13家)

2014年:挂牌2家,国内首家新三板茶企挂牌—谢裕大(20140124)

2015年:挂牌6家,国内新三板龙头茶企八马上市(20151208)

2016年:挂牌4家,湖北首家新三板茶企挂牌—美灵宝(20161228)

2017年:挂牌1家,普洱市首家新三板茶企挂牌—龙生茶业(20170417)

2018年:新三板龙头茶企八马退市(20180423)、谢裕大终止上市(20181023)

图2 16家代表性茶企公司法人、股票代码、挂牌和成立日期

三、16家茶企年度营收

1 营收1亿以上(10家)

天福茗茶、八马茶业、深深宝B、龙润茶、谢裕大

七彩云南、松萝茶业、美灵宝、茗皇天然、梅山黑茶

2 营收达0.5亿(6家)

茶乾坤、白茶股份、龙生茶业、恒福股份、雅安茶厂、抱尔钟秀

图3 16家代表性茶总市值、2013-2017年度营业总收入(单位:亿人民币)

四、16家茶企那些事——以八马茶业为例

注:篇幅原因,本文只拆解八马茶业与资本的故事

1、八马茶业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向中小板冲刺

2013年5月13日,八马茶业在泉州宣布,已完成首轮私募股权融资,总投资额近1.5亿元,进场机构包括IDG资本、天图资本、同伟创业创投和天玑星投资。

在这笔融资中,四大机构共出资1.46亿元获得1500万股,占比20%,每股价格为9.71元,八马茶业的投后估值为7.28亿元。

以八马茶业2013年净利润3249.60万元计算(八马茶业未披露2012年净利润),对应的投后PE为22.40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构进场的时间点恰好是八马茶业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而在当时,这是茶叶行业最大一笔,也是首笔过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

20倍的PE对于茶企来说并不算低。当时港股的茶企领头羊—天福的PE也仅为13.83倍,远低于八马茶业的投后PE。因此此轮融资双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投资协议以及回购条款。

公转书显示,八马茶业于2013年与四家机构签订了回购协议,约定四年内或另行协商的时限内取得合格上市核准;此外,八马还和出资最多的IDG资本签订了业绩补偿条款。

据当时新闻媒体报道,完成融资的八马茶业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预计2013年底登陆中小板。

2、八马茶业遇麻烦,转向新三板

彼时踌躇满志的八马茶业或许没想到,就在融资刚完成不久,2013年中国开始了空前的“反四风”,而且规模和强度不断提升。而这对走高端定制路线的八马茶业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为了完成对投资人的承诺,2015年八马茶业在新三板挂牌。

但有意思的情况如下——即便八马茶业在2013年底中止IPO,2015挂牌新三板之后浮盈有限的情况下,这四家投资机构也没有立刻退出而是选择继续坚守。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同样作为福建安溪的茶企,2010年,安溪铁观音同样在IPO前夕引进了私募机构高能资本,但在2013年IPO终止审查以后,高能资本立即撤出,要求安溪铁观音回购股份。

从业绩上看,八马茶业在政策调控和业务转型的双重压力下,营收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八马茶业营收状况呈下降趋势:

2013年营收约4.26亿元,2014年降至约3.94亿元,2015年营收为4.04亿元。

但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之后,八马茶业营收状况呈上升趋势:

2016年营收为4.62亿元,2017年增至约5.79亿元。

营业收入持续上升,但八马茶业却在挂牌两年以后(20151208-20180423),宣布终止挂牌新三板。

3、八马茶业的2018,注定是不平凡转折之年

大事件:退出新三板、武汉东湖茶会、舆论危机、宣布2019开店1万家

(1) 2018年4月,八马茶业宣布正式终止挂牌新三板。为了成功IPO?

投资机构进场逻辑无非以下3个:标的被并购,获得投资回报;挂三板寻求退出途径;通过IPO,赚企业成长和套利的钱。

先看并购。作为铁观音的创始人家族产业,又是福建的茶业制造代表,八马茶业不管从家族传承还是自身的资本诉求来看,短期内应该没有被并购的可能。

此外,八马茶业挂牌新三板2年多,其股价表现可圈可点,表明市场认可八马茶业的投资价值。因此,挂牌新三板寻求退出途径的投资逻辑也不成立。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投资机构坚守的最终目的还是在等着八马茶业IPO。而这也是机构进场的最初的逻辑。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IPO常态化、新三板掀起IPO热潮、挂牌公司纷纷转投IPO的大趋势下,曾经的准IPO概念股八马茶业却并无任何动作。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作为小农经济代表的茶企,想要成功IPO还存在不少硬伤。因为新三板多处硬伤,八马茶业的IPO之路失败,最终退出新三板。

(2) 2018年4月,八马茶业承办高端茶会

东湖会谈中八马茶业提供了会议期间茶品和茶歇服务。

此外,八马还承担了国际性论坛(比如博鳌亚洲论坛等)和高端茶会活动(比如一带一路茶会等)的茶相关服务,有助于扩大企业影响力和树立企业品牌。

(3) 2018年9月,八马茶业被指责滥用授权或许可

博鳌亚洲论坛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从未给予八马茶业公司任何产品任何授权或许可的声明。

八马茶业对此回应称自己也是受害者,得到了虚假授权,已报警维权。

八马茶业传统的品牌思维,估计要改一改啦!

(4) 2018年12月,八马茶业成为央视《大国品牌》唯一入选茶企

八马茶业宣布将在2019年加速全国的连锁店及十大名茶产区布局,预计在全国将有超过10000家的八马茶业连锁店。

1万家连锁店,这需要拭目以待吧?

同时,2019年八马茶业也将沿着“一带一路”的路径开始布局全球。

五、16家茶企前景展望

为何茶企鲜有上市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认为,首先是主板要求的盘子往往比较大,但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资本管理结构、盈利能力却与上市公司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而民营茶企往往规模又较小。

规模小的背后,其实是标准化在作祟。

只有标准化之后,才能实现规模化,之后才有品牌化。标准化最难的,是将评判标准固化下来,将所有内容量化。

比如说采摘度、发酵度、烘焙程度等,甚至在品茶环节,固化茶的香气、甜度、汤色、滋味,形成评判标准。

但这些标准,不是一时能建立起来的。

实际上,以八马茶业为代表的中国茶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市场集中度低:即便是在茶叶行业中营收最高的茶企,市占率却不到1%;

2 区域性明显:茶企的业务多集中在国内某个特定区域;

3 行业低端制造业:人工属性高,机械化程度低,“看天吃饭”;

4 茶饮、茶衍生物等开发不足:大多以原叶茶、茶粉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5 家族企业居多:财务数据不规范;受当地政府补贴较多等等;

6 吸引人才能力弱:企业员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普遍不到20%。

从这个角度看,以原叶茶为主的茶企IPO依旧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资料来源:茶界小学生,转载自:茶叶集市)

Baidu
map